图片展示
搜索

哲人眼里的人生

发表时间: 2012-03-20 11:23:21

作者: admin

浏览:

再读《存在于虚无》 蔡德华 说起我买《存在于虚无》这本书,已经有些年头了。当时,在新华书店见到别人踊跃购买诸如黑格尔、尼采西方先哲的著作时,我也是好奇多于求知,便迫不及待地加入这一行列,购买了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所著的《存在于虚无》。

 

——再读《存在于虚无》

蔡德华 

 

说起我买《存在于虚无》这本书,已经有些年头了。当时,在新华书店见到别人踊跃购买诸如黑格尔、尼采西方先哲的著作时,我也是好奇多于求知,便迫不及待地加入这一行列,购买了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所著的《存在于虚无》。

读哲学书籍,不同与读小说,那么津津有味,会一夜能把大部头一气儿看完,丝毫不感到困倦。而读哲学书就不同了,它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再说,萨特的这本书用的语言比较艰涩,尤其是书中太多的哲学术语,如;此在、自在、我在之类,常使我很多时候看完一段后,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常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书读的费劲,自然就降低了看书的效率。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吧,总算把这本书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但终究还是没读懂。直到今年春节放假,便又把这本落满一层灰尘的书拿出来再看,因为有了这么多年看书的功底做支撑,以及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解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上次的感受明显不同。每一页看后,我都被作者睿智的哲学思想所敬佩。本书创作于二次世界大战正紧张进行时期,作者以理性的眼光对二战进行了深刻反思,作者感到当时在欧洲知识分子中,以及整个社会中对世纪末的恐惧,对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的担心,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颓废主义、非理性主义极度盛行,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助和绝望,却很难找到出路。

作者在这篇巨著中,极其关注个人的生存价值,关注人的生命的尊严。这部书一经出版,在当时的西方国家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犹如一股旋风,不到10年就在法国再次出版了5次,并翻译成各种文字走向了全世界知识阶层,甚至连妓女也看这本非常深奥难懂的书。当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潮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知识阶层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有很多作家都强调文学作品写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就是最好的注解。

只是萨特的这种纯粹的关注个人观点的思潮,与我国传统中的哲学观点在思想基础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讲究“天人合一”,建设和谐社会,甚至太多的时候为了大我的利益,而适当牺牲小我的利益是有本质的冲突的。萨特的思想热度高、传播快。可只是芸花一现,快速流行,又很快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但是,这本充分展示萨特作为哲学家和作家天才的巨著,我以为将会始终流传下去,还会有相当多的知音。

 

 

 

哲人眼里的人生
再读《存在于虚无》 蔡德华 说起我买《存在于虚无》这本书,已经有些年头了。当时,在新华书店见到别人踊跃购买诸如黑格尔、尼采西方先哲的著作时,我也是好奇多于求知,便迫不及待地加入这一行列,购买了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所著的《存在于虚无》。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电话:0555-2356413 2356411 2328542 传真:0555-2356413 2328542 邮编:243011

Email: mjjt@mgjs.cn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中路马建大院

皖ICP备10207186号 皖公网安备34050402000030号

版权所有 © 2016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海博网络    

在线咨询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400-123465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扫一扫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