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8-06-07 10:12:34
作者: admin
浏览:
在集团公司承建的广东广青不锈钢深加工项目工地,有这样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是艰苦越向前。在与“国字号”企业的市场较量中,用一个“拼”字折服对手,令业主刮目相看。而在这个“拼”字的背后,诠释的是他们对企业这个“家”的担当和奉献、责任和情怀,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能讲出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千里之外的广青不锈钢深加工项目繁忙的建设工地。
镜头一,直面挑战的高国玺。到达现场,第一个陪同我们的就是项目经理高国玺,他是集团公司新班子、新机构、新体系运行以来,实施经营模式改革,主动请战担当项目经理重任,推进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第一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公司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实施项目承包,推进劳务清包需要勇气和信念。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认为,要突破原有管理的思维定势,关键需要观念的转变,项目经理要放下身段,要亲力亲为,做好敢于吃苦的思想准备。正因为有了这种信念的支撑,他每天不仅要不停地穿梭于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抓好安全、质量、工期进度,同时还要与公司本部进行管理对接,协调资金、人员等管理难题,从没想过要打“退堂鼓”。他表示,尽管推行之路困难重重、极具挑战,但他和他的团队一定会克服困难坚定地走下去,以信念不改,初心不改的决心,向公司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镜头二,乐于吃苦的聂垚。见到聂垚,是我们正在尘土飞扬的建设工地深一脚浅一脚地体验现场,如果不是他主动过来与我们打招呼,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他来。尽管现在还没有进入高温季节,但他那在现场被烈日暴晒的肌肤和脸颊已经早早地染上了古铜色,人也明显消瘦了一圈。笔者不由地脱口而出,辛苦了!作为项目部副经理的聂垚高兴地答道,干项目,哪有不辛苦的,你看这么大个现场,就是协调个问题,来来回回要跑好几趟,一天下来少说也要跑十几公里的路……了解中,当问及公司推行经营模式改革的话题时,他立即打开了话匣子,自参加工作至今,我干过不少项目,体会是深刻的,干好干坏一个样,责任不明确,奖罚不分明,已不能激发广大青年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经营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体制机制,激发了人的活力。说实话,这次如果不是积极推行经营模式改革,我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工作热情要求到项目部来,体制机制不活,谁愿意跑这么远的地方吃苦受累呢?
镜头三,“大内总管”丁瑞。能到广青这个项目上来,对于丁瑞来说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广青不锈钢深加工项目地处广东省阳江市,距离马鞍山市有1600公里之遥,而且工期需要一年,家庭自然是无法顾及,而最大的困难是他上有一位独居的85岁高龄的老母亲,每天早晚的生活需要他照顾。当组织上将这个决定告诉他时,他没有将自己每天还要照顾老人的困难作为推辞的理由,便主动与家人协商安排外甥女帮助照看,义无反顾地打起行囊来到了工地,履行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4月11日下午,当我们一行人员到达项目部时,丁瑞是当时唯一没有见到的项目部管理团队人员,因为他负责这个项目的材料供应及后勤保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位青年技术人员告诉笔者,工地地处偏僻的南海边,距离最近的集镇有10几公里,给工地材料的及时供应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工地周围几公里是大片的浅滩和农田,没有人居住,项目部生活区只能设在一个最近的农场里,距离施工现场也有近5公里。为了保障工地材料供应和项目部人员生活必需品的采购供应,他经常是一天驱车跑好几个来回。晚上还要整理账目、填写材料出入库单,每天工作都在10多个小时以上。真是在家事事好,出门步步难啊!
在业主项目部的会议室里,各方对集团公司在项目中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霎那间,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金杯银杯,不如市场口碑”,项目部赢得市场好口碑的背后,不正是马建人“自觉担当,建好家园”的真实写照吗?
彭鹏